4月18日下午,秋白书院青年学人讲坛第十四讲暨社会学院专业分流宣讲会在宝山校区行政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杨锃、秋白书院执行院长、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乃琴、秋白书院院长、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肖瑛、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程明明、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吴真、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副主任阳方、社会学院青年教师陈佳、杨勇、社会学院优秀学长学姐代表以及2024级人文大类的同学们济济一堂,共同感受社会学院独特的学术魅力与育人温度。活动由秋白书院主管、社会学院辅导员薛赛男主持。

活动伊始,杨锃教授为本次活动致辞。杨教授从当前AI盛行的时代背景入手,向同学们强调了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技术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人和社会变得更美好。”杨锃教授指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在AI时代,恰恰是连接人类与科技的重要纽带,它们以实践为本、亲历现场,是同学们洞察AI时代的“眼睛”。社会学学科能够帮助大家反思性地突破信息茧房,带领人们朝着优化人机交互机制、理解人类情感复杂性的目标不断前进,坚守人文社会学科的根基。
在精彩的致辞后,张乃琴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走进社会学院的学科全景,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社会学院的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特色。张老师从学科溯源出发,介绍了社会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强大的师资团队、傲人的学科发展成效、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从理论学习到田野实践,从洞察国情到国际交流,通过张乃琴老师的介绍,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社会学院始终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理念,让每一位学子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社会栋梁。
肖瑛教授以独特的方式,从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了社会学的真谛。从“读书无用论”盛行的风气,到社会学应该如何保持学科温度以捍卫人类尊严、如何突破单纯的经济利益视角去真正理解人类高度多样化的情感结构、去理解这个时代的焦虑感从何而来,再到女性主义与社会学的联系,肖教授用落地且深刻的话语让同学们真切看见了社会学别具一格又包罗万象的学科魅力。
吴真老师则针对“社会学学什么”、“社会学有何用”这两个同学们深切关心的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解答。吴真老师从理论学习、方法学习、田野调查、领域交叉四个方面的介绍消除了同学们对于“选择了不喜欢的学科”、“学习内容与社会脱节”的担忧,并介绍了社会学完备的课程设置。同时,吴真老师强调了社会学思维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社会学在媒体影视、公司企业、教育科研、政府决策等多领域的应用。
程明明老师讲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价值与使命担当。她以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的建立为切入点,介绍了上大社工的历史发展、师资团队、升学情况、创新平台、海外实习等丰富内容,展现了社会工作的广阔天地。
同学们由此感受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魅力,社工专业以“助人自助、赋权增能”为内核,在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弱势群体服务等领域书写了无数温暖篇章,真正践行了“用行动改变社会”的初心。
社会学系青年教师杨勇以《芝加哥学派的都市研究及其理论反思》为题展开微演讲。杨老师以社会学的基本学科特征为基础,以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E·帕克的探索为索引,全面介绍了芝加哥学派的都市社区研究等内容,引发了同学们对建设新都市社会学的思考。从经典理论到本土反思,杨勇老师的微演讲让同学们看到社会学研究既需扎根历史,更需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命题。
社会工作系青年教师陈佳则以《社会工作的行动力:如何让改变成为可能?》为题,由自己的求学经历入手,呼吁大家摒除对于“社会工作”的偏见,并具体介绍了社会工作的真实样貌。社会工作的魅力正在于它不仅是理论,更是改变世界的行动力量,唯有在专业学习中厚植情怀、躬身实践,方能发现社会工作的真谛。
在社会学院学术氛围和育人温度的影响下,学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本次活动中,2021级社会学专业黄焱堰、2021级社会学专业高彧萌、2023级社会工作专业的李美吉、2023级社会工作专业何垠墀作为优秀学长学姐代表,为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成长故事。
黄焱堰学长通过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三重变化,即从偶然到必然的转变、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转变、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转变,呼吁同学们青春向党、挺膺担当;高彧萌学姐从课堂学习、田野调查、认知蜕变三个方面,讲述了社会学如何帮助她看见了看不见的世界;李美吉学姐以助人、自助为关键词,强调社会工作是一门温柔而有力量的学科,并介绍了学习社会工作专业所需的特质,也分享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温暖故事;何垠墀学长从量变沉淀、质变转折、量变新探索三个阶段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分享了社会工作的就业方向。
从学术科研到社会实践,从迷茫探索到坚定热爱,四位优秀学长学姐的故事让同学们看到社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生态。

本次活动既是一场学科启蒙的契机,更是一次叩问初心的对话。瞿秋白先生曾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甚。”希望同学们传承百年社会学人的精神火种,在专业选择中锚定理想,在知行合一中书写属于新一代上大人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