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值引领计划 - 正文


现代社会与社会学——秋白书院“青年学人讲坛”第八讲顺利开展

创建时间:  2024/04/16  叶小翠   浏览次数:   

2024年4月12日下午,上海大学秋白书院“价值引领计划”系列活动——青年学人讲坛第八讲在宝山校区行政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讲座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李朔严老师主讲。讲座以“现代社会”为题,从社会学专业对于现代性的研究入手,结合历史与热点,强调了“现代性”对理解中国传统旧社会与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讲座内容深刻具体,现场气氛热烈,引发了参与者的深入思考与积极探讨。

讲座伊始,李朔严老师向大家阐述了如何理解“现代性”的定义和表现。他强调,任何学科的研究都需要注重其头等问题,而社会学研究所关注的头等问题就是“现代性”——是一个与旧社会相对的概念。具体来讲,在旧社会中,生活中各领域混杂在一起;而在具有现代性的社会里,生活中的不同领域有了深入的划分,并且能够相互制约。例如,建筑艺术由一种为宗教服务的总体艺术分化成雕塑、音乐、绘画等不同领域艺术的过程以及经济领域摆脱宗教制约形成资本主义的过程,就是现代性能够区分于旧社会的典型表现。

随后,李朔严老师进一步阐明“如何用现代性的视角来解释中国社会”这一问题。他指出,中国旧社会具有生活各领域混杂在一起的特征——表现之一即为在私人领域中个体与团体的混合——聚焦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便是“孝”文化。因此在以血缘为纽带的旧社会中,个人得失并不重要,家族荣耀高于个人得失,袒护亲友现象也普遍存在。然而,这种家庭的“孝”文化对中国旧社会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早已渗透入传统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如师生、君臣和上下级关系,这一点也是中国旧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显著区别。有许多学者认为,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关系向公共领域的过度扩张可能会破坏他人平等机遇,进而影响对公共事务的处理能力。例如国民党强调关系的亲密而导致腐败,相反中国共产党则因强调关系平等并注重革命利益而可以走向成功。

最后,李朔严老师还借对社会学现代性的重视表明了社会学学科思维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现代性为个体带来的是机遇性和不确定性并存的境况,更多的选择往往使我们陷入价值贫困的困境之中。而社会学的学科的培养恰恰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点明这种困境的根源,从而选择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并沿此路不断前进。

随后,活动进入第二部分:由张颐熙、沈舟洋二位社会学院优秀学生代表进行秋白书院青春领航系列朋辈宣讲。

来自社会学系的张颐熙同学以“青春不社限,逐梦正当时”为题,结合自身专业学习、学术科研和学生工作的经历向大家介绍了社会学系的学习生活。她十分荣幸和开心可以进入社会学院完成大学四年的本科生学习生活,自己在社院的成长生涯中,深刻感受到社会学院既有细致负责的老师,也有完善优越的培养体系。她表示,社会学院就像是自己的第二个家,并希望能有更多学弟学妹们加入到社院的大家庭之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随后,来自社会工作系的沈舟洋同学以“助人自助,为社会写诗”为题,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社会工作的内涵和专业培养方案,并分享了自己在社会工作钻也四年学习成长的经验。她强调,社会工作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学院在提供扎实理论教学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面对如此众多的学业和实践工作时,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当注重培养反思和自我觉察能力,理性看待工作中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和突发情况,避免受个人因素过多介入而造成服务过程的不理想和服务结果的偏差。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落幕。此次青年学人讲坛的召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框架来理解现代性的复杂性,解释了现代性对于个体与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现代性如何在各个层面形塑现代中国社会使其与旧社会产生明显差异。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更通过优秀学生代表们的分享,鼓舞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思维拓展,催人奋进。

上一条:青年学人讲坛 第九讲 | 刘小涛:哲学中的思想实验

下一条:缅怀先烈寄哀思 赓续血脉永奋进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秋白党支部举行纪念瞿秋白诞辰125周年清明祭扫活动